今天在修改FDT論文,在尋找和閱讀RCIp相關文獻時,看到有篇文獻的mean practice effect值是負值!!
之前在計算RCIp時,就思考到底我的mean practice effect可以是負值嗎?因為我的後測減掉前測的平均值是負值,但從英文來看,"mean practice effect is the mea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test scores"。之前我想只是要差異值的平均值,有可能取差異平均值之絕對值吧??
但今天看到文獻,再次思考到底是否mean practice effect可以為負值。
檢視RCI的公式,
RCI Z score= [(X2-X1)-Practice effect]/SEdiff
X2:後測;X1:前測;SEdiff:前後測分數差之標準誤
後測減到前測後,再減掉學習效應,然後除以前後測分數差之標準誤。減調掉學習效應的值,所得的值才為考量(去除)學習效應後,判斷個案實際上的變化。
依照我的數據,後測減掉前測,數據大都會是負值,因為反應時間減少,意指能力變好,可能是學習效應產生。假如我使用差異平均值之絕對值,就可能負值(後測減掉前測)減掉正值,會變得負更大,反而更多增加了學習效應的數值。所以最後我決定使用負的學習效應值。
我覺得出現負值是可以的,因為分數的變化與使用的測驗有關,RCIp只是一個指標,其意義還是要根據測驗分數來解釋囉 我想你的reaction time的解釋是OK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