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1/31與老師討論事項記錄

1. 寫作連貫有二種方式:概念連貫和字句連貫。概念的連貫必須是別人"直覺"上就可以看得出。字句的連貫,必須為字句中有一樣的文字
    在研究架構圖之第一段,前後字句仍不連貫。
2. 提出創新之概念或方法:思考除非使用多向度IRT方法外,如何發展可快速施測之評估工具;或者假如我要發展題目少的工具(以降低施測時間),我要思考如何確定少題目但可以達成精準程度之理由。
3. 日寫一段:儘快完成回覆老師對FDT論文之意見。

EndNote output style之建立

過年前的資料檢索考試,其中一項任務要使用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RM)的文獻引用格式。
其實可以在EndNote output style網站中下載期刊格式,網站為http://www.endnote.com/support/enstyles.asp。可能是我太幸運了,在此網站上有找到JRM期刊格式,但卻無法下載。考試當下只好自己土法練鋼地在EndNote上,自製一個JRM格式,方法為:Edit è Output Styles è Numbered (因為JRM是文獻引用是使用數字方式,所以我選擇修改Numbered的格式,在另存新檔為JRM格式)。

之後老師建議與EndNote公司聯絡,詢問如何取得JRM格式,EndNote公司工作效率不錯,一天之內給予回應,且寄給我JRM格式,所以我只要儲存於EndNote styles的檔案匣中,未來我可以直接有使用正確的JRM文獻格式,不需再自己修改格式型式。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1/30~2/3 預定進度

任務
預定完成日
1. 補上心理計量glossary之內容:研究設計、model paper、統計量判斷標準
1/31
2. 訂定/修改博士班論文海報
2/3
3. 修改FDT論文
2/3
4. 2/4 基本研究能力競賽
2/4

5. 申請"驗證評量海洛因成癮個案之自陳式臨床評估工具組"之榮總IRB審查。~2/3前完成
6. 了解如何使用"微型教學(Microteaching)"。~2/8前完成。
    下週心理計量寫作課3-5分鐘報告微型教學。
    相關網址:http://ctld.ntu.edu.tw/fd/fd_01_11.php
    連絡電話:3366-3367 # 516 (郭小姐)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浩劫歸來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原本打算春節要睡到自然醒去踏青去宜蘭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每想到放假的前幾天都一直在下雨初二開始身體不舒服初四在羅東聖母醫院掛急診之後在宜蘭過著享受客房服務養病的生活
今天回到台北了沒人可以送餐給我了要開始自立自強了

明天要開始打起精神好好做自己該做的時間
顧好課業也顧好自己的身體
今年對自己有一個小要求就是週間每天至少走二次樓梯在公衛從1樓走到4樓在宿舍從1樓走到9樓前幾個月就已開始走樓梯希望今年可以維持此習慣
今年週末時間看看狀況看是否可以一個月有機會走一次步道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Comments in the writing course (1/19)

1. 英文拼字的檢查。
2. patients with stroke的簡潔表示方式為in strokes
3. 假如我要以圖示呈現EF如何影響中風患者,要表示其因果關係,可以使用"流程圖"。
4. Top-down的寫法,例如:第二段,這些工具之缺點"有三"。要寫出"有三",明確告知有三個缺點。
5. 要列行號。
6. 現在的內容仍然看不出價值和特色,須寫出"要解決什麼問題"。
7. 第四段之主題句,要寫出原先所提出之第四段大綱,"Why performance-based EF measure is preferred"。
8. "執行功能"此名詞出現太多次,應使用簡稱表示,也讓段落句子看起來較簡潔。
9. "缺乏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非為評論之重點。二種型式之評估工具都缺乏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之驗證,可在最後一句一起陳述,以連貫研究的第二目的,驗證PASE於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
10. 報告中使用圖示且文字少時,應該要準備小抄,以協助順利地講述內容。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今年度的寫作規劃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建議要製作"投稿時程表",因為投稿論文到被期刊接受發表所需的時間範圍很大,可能從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
從這次SF-36投稿的經驗中,發現真的投稿到被期刊接受的時間,是漫長且未知。

對於新的一年,我想我應該要有個規劃,今年(2012)在寫作上欲完成的目標
1. 投稿FDT論文- 2月底完成
2. 再撰寫一篇實證論文,寫完FDT論文後,與老師討論,曾想是否要寫一篇有關ecological validity之論文- 3月底完成初稿,可以的話,投稿於4/21之台大研討會;6月底完成投稿
3. 撰寫"評論EF評估工具之文獻回顧"- 7月底完成初稿;9月底完成投稿
4. 比較"較有潛力(常用)EF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與效能" (??不知這算是論文撰寫,還是只是列表)- 11月底完成
5. 以上目標達成,開始撰寫"評論EF理論之文獻回顧"

以上皆為自己初步構想,須與老師討論,再修改今年度的寫作規劃。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EndNote檢索策略

我找到台大圖書館的部落格,有教EndNote的檢索策略,詳細內容請見網址。
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341

已根據此網頁的解說,練習使用EndNote之檢索策略。會於這星期六(1/21)前再重新找常用ADL與IADL評估工具的施測時間,且重新寫EndNote之檢索策略。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1/16~1/20 預定進度

任務
預定完成日
1. 1/16EndNote & PubMed
1/16
2. 訂定/修改博士班論文海報
1/20
3. 修改FDT論文
1/27
4. 1/19心理計量課程-論文寫作

  (1) 澄清及討論之1-2個問題
1/19
  (2) 張貼心理計量中英文解釋名詞
1/19
  (3) 撰寫課程討論之事項
1/20
5. 補上心理計量glossary之內容:研究設計、model paper、統計量判斷標準
1/31

海報研究架構圖之大綱 (1/16)

Title: Development of a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to measure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atient with stroke (發展中風執行功能實作評量測驗)

Outline
1.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executive dys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2. What are the current common measures of testing executive functions and flaws of these measures? (pen-and paper/tabletop assessment vs.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3. Why performance-based EF measures are preferred?
4.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1) to develop a performance-based EF measu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called as "the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of Stroke Executive Functions, PASE), which overcomes the flaws; and (2) to validat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ASE.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EndNote & PubMed不熟悉之處

今天看台大醫圖所提供之EndNote和PubMed的介紹,及觀看謝老師講述有關EndNote之網站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EndNote/index.html、佳苓講述有關EndNote之網站http://ot9122.myweb.hinet.net/research/endnote/enl01.html。統整自己對EndNote和PubMed仍不知或不熟悉之處

EndNote
1. 期刊全名和縮寫的轉換
2. 使用search功能,例如:直接尋找作者
3. Groups的設定,例如:create a group set,create a small group,create from groups

PubMed
1. NCBI的使用
2. MeSH標題的分類之使用
    MeSH Major Topic [MAJR]:顯示主要標題
    MeSH Terms [MH]:顯示主要標題和次要標題
    MeSH Subheadings [SH]:顯示副標題
    [Mesh:NoExp]:顯示副標題,但不包括MeSH以下之階層
 
    補充
     MeSH標題的分類
    (1) 主要標題 (Major Topic):例如:呈現主要討論主題executive functions。
    (2) 次要標題:例如:顯示主要重點主題非executive functions
    (3) 副標題 (Subheadings):例如:顯示討論executive functions之藥物影響。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海報研究架構圖之大綱 (1/13)

Title: Development of a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to measure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發展中風執行功能實作評量測驗)

Outline
1.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executive dys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2. What are the current common measures of testing executive functions (EF) and flaws of these measures
3. What are flaws of the current performance-based EF measures
4.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1) to develop a performance-based EF measu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called as "the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of Stroke Executive Functions, PASE), which overcomes the the flaws; and (2) to validat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ASE.
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E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在教育界稱為"實作評量",所以我會採用此中文名稱。

於近期,會找老師討論大綱。

認知評估工具分類方式

今天查詢有關"function-based"的解釋,我想這應該不是專有名詞,應該只是個普通名詞。
當初在Gillen (2009)的著書上看到"function-based assess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s",於書上沒有任何有關"function-based"的解釋或說明。可是Gillen有解釋top-down approach vs. bottom-up approach、及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vs, pen-and paper/tabletop assessment。
另外,有看到文獻(Goverover, et al., 2005)比較subjective 和objective ADL 項目的優缺點。使用subjective ADL items 指的是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使用objective ADL items 指的是self-report or proxy report。

從我所看到的資料統整,分類的方式:
1. 理論模式分類(Douglas, et al., 2007)
    (1) bottom-up approach: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components; identified deficits.
    (2) top-down approach: assessment of function; predicted function.
2. 內容型態分類 (Gillen, 2009)
    (1)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test items use common daily functional activities
    (2) pen-and paper or tabletop assessment: test items are nonfunctional tasks, such as copying geometric forms, creating pegboard constructions, constructing block designs, matching picture halves, performing drawing tasks, sequencing pictures, remembering number strings, performing cancellation tasks, identifying overlapping figures, and completing body puzzles.
3. 測量日常生活狀態之評估方式 (Goverover, et al., 2005)
    (1) subjective reports: self-report or proxy reports
    (2) objective observation or direct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我的想法:
    我沒有看到任何文獻把這些分類方式統整成一個分類系統。假如在前言中不適何提出一個新的分類系統,所以我個人覺得現在我不適於自己提出一個新的分類系統。
    雖然top-down approach是以評估function為主,但function-based並非一個專有名詞,所以我也不應該把中文"功能導向"想成一個專有名詞。
    於有關執行功能評估工具的文獻中,大都提及"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而非"function-based assessment",我承認之前我一直把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等同於"功能導向",假如我要採用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的概念,我可能要重新思考一個常用或可明確字義代表的中文名詞,非再使用此名詞"功能導向"。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Comments in the writing course (1/12)

針對研究架構海報內容
1. Outline不連貫,尤其是第3段到第4段。
    接下來的要做的事,先找老師先討論outline後,再寫內文。
2. 分類不清楚,以第2段為例,有以"常用"和"不常用"分類,又有以"bottom-up"和"top-down"分類。
3. 分類系統應該使用專有名詞,而且有具體的依據(已發表之論文)。
    接下來的要做的事,確定是否有完整的分類系統,假如無完整的分類系統,必須思考出一個完整的分類系統。一個完整的分類系統是要totally conclusive相關概念,要mutually exclusive不相關之概念。
4. Function-based assessment是專有名詞嗎?
    接下來的要做的事,確定function-based assessment是否為專有名詞,找出文獻中是否有給予定義。
5. 於前言,應該是總結過去已有的東西(定義),不適於自己給予新定義。
6. 英文寫作:
    (1) 冠詞的使用:第一次提到patients with stroke,不需加上the。
    (2) 描述評估工具時,假如為普通名詞,要使用a,而非the,例如:a function-based EF measure。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1/11與老師討論事項記錄

針對研究架構圖
1. 思考前言要寫什麼重點,而非思考要怎麼做此研究。
    目前之寫作,重點不清楚,邏輯不連貫,內容太長(此為海報,內容不宜過多)。
2. 寫完主題句後,要寫supporting sentence。
    現在我要思考如何把反面的概念寫成可以支持主題句的寫法。
3. Multi-task就以字面來看,就讓人覺得操作困難。就算是中度困難度之項目,對重度中風患者來說,仍然困難。思考如何解釋簡單項目與多重任務的連結,且考慮解釋多重任務評估工具之實用性。
4. 學習how to educate my adviser,而非把東西直接給老師看。

針對SF-36論文
1. 思考要使用英修過的字詞,還是用原來的字詞,例如:使用physical health-related或physical health;是否要加入simply此詞。
2. 儘快改完,於1/6前提交回覆者意見和修改稿件給期刊編輯。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欲討論之事項(1/11)

針對研究架構圖
1. 預計設計2個題組,每個題組有3個任務,其中有2個任務為ADL項目。我想使用中度題目困難度之ADL項目,以降低floor effect的影響。如此的想法可行嗎?
2. 施測時間為多少才算是快速?
    目前的操作型執行功能評估工具至少需45分鐘以上之施測時間,假如只使用一半的施測時間,不算是比較快速嗎?
3. Lezak 發展了一個執行功能評估工具,Tinkertoy Test (TTT),但此評估工具並非功能導向。
    Lezak model概念被廣泛使用,但仍無依據其發展之功能導向評估工具,這樣的說法仍會前後矛盾嗎?
4. "目前功能導向評估工具仍有「內容」和「執行」上的限制",此句的主詞是"目前功能導向評估工具",不是很了解老師所指"主詞不清"之義?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1/9~1/13 預定進度

任務
預定完成日
1. 修改SF-36論文審稿者意見
1/13
2. 搜索國內從事認知評估與介入之學者(至少發表3-5篇國內外論文者)
1/10
3. 繳交多變量期末書面報告
1/11
4. 1/12心理計量課程-論文寫作

  (1) 澄清及討論之1-2個問題
1/11
  (2) 張貼心理計量中英文解釋名詞
1/11
  (3) 撰寫課程討論之事項
1/13
5. 修改FDT論文
1/13
6. 博士班論文海報修改
1/20
7. 補上心理計量glossary之內容:研究設計、model paper、統計量判斷標準
1/31

1/14:選舉日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1/5與老師討論事項記錄

討論FDT論文
1. 此篇主要問題:我未明確寫出"臨床意義"。另外90% CI of RCIp除了在individual level有統計顯著的解釋外,有其它不同的解釋嗎?
2. 找出2-3個欲投稿之期刊
3. 用詞一致化,例如:我已經寫Time 0,所以我應該寫week 0。
4. 在results section之第1段,我是比較有完成和未完成之人口學變項,所以應該寫completed vs. incompleted,而非included vs, excluded。
5. 在limitation section,雖要提出criteria of a reaching a plateau pattern為我們自己設定,以保護自己,但所寫的方式,不能讓讀者感覺我們設定之標準可能不正確。
6. 現在個人缺點,只能提出寫作上minor的問題,尚未能直接提出自己寫作上的大問題。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1/4與老師討論事項記錄

針對執行功能研究架構圖
1. 思考寫作的原則/重點。在架構圖的撰寫中,要特別注意寫作"前言"的部分。
    提醒:
         (1) 訂定outline
         (2) 寫清楚段落的主題句
         (3) 連貫整個架構(特別是前後文的連貫)
         (4) 站在讀者的角度寫作,現在的內容片斷,只有我自己知道,心理假設應該要如何串聯。
         (5) 明確表示做此研究的理由
2. 針對dual task優點的寫法
    (1) 提出獨一無二的優點,特別與執行功能相關之處
    (2) 使用"相對於其它型式的"寫法,例如:相對於multi-task,完成率較高。
3. 現在強調dual task的寫法,和讓人感覺dual task之評估工具會有ceiling effect (相對於multi-task之困難度),或者會有floor effect (相對於single task之困難度)。~~要如何解釋ceiling effect和floor effect的問題。
4. 要思考中風患者的能力,中風患者可以完成dual task嗎?因為困難度和複雜度比single task高。

研究架構圖之outline
1. 什麼是執行功能
2. 執行功能對中風患者的影響 (在海報中,第1點和第2點合併成一段)
3. 現有工具之缺點
4. 評估工具應具之心理計量特性
5. 研究目的:發展執行功能工具
6. 所發展之工具應具的特點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Dual tasks之優點

1. 增加項目的複雜度。
2. 降低對項目之熟悉度,增加項目的新奇感。
3. 中度困難度。(比single task困難,但比multi-task簡單)。
4. 項目可能可以完成。(降低floor effect)。
5. 牽涉項目轉移能力 (task switching)。
6. 牽涉項目抑制能力 (inhibition)。
7. 牽涉分散注意力的狀況。
8. 牽涉執行意圖的能力 (delayed intention, prospective memory)。
9. 施測時間較短 (與multi-task比較)。

有關執行功能評估工具之問題 (1/5)

Q:如何避免所測量之ADL題目為受測者可能熟悉的活動?
A:1. 使用IADL項目。BADL項目為基本每日都會從事的活動,所以熟悉程度較高,但IADL項目並非每天都會從事,所以熟悉度較低,且IADL項目較複雜,可能不會完全熟悉IADL項目。例如:打國際電話,之前雖曾經打過國際電話,但現在叫我打國際電話,我或許不知要如何打!?
另一個例子:查電話簿,有些人可能有查過,有些人可能沒有查過。除非是公司總機,或電信工司人員...等等特殊工作者需要使用電話簿,且一般我們有可能打電話到查號台,所以大部分的人對查電話簿,其實都不是非常熟悉。
         
       2. 使用dual tasks/multi-task方式:假如受測者對某一個IADL項目熟悉,但我們加入另一個不相關的IADL項目,並非平常一起從事的IADL項目,受測者可能不會有自然反應要如何連結這二個/多個之IADL項目,所以dual tasks/multi-task可以降低熟悉度。

       3. 增加執行IADL的規則。不管受測者是否對某個IADL項目熟悉,規則的增加會干擾受測者自認為應該如何執行的步驟(原本熟悉的步驟和方法),所以降低熟悉度。

SF-36審稿者意見修改感想

這二個多月,花許多時間都是在寫SF-36審稿者回覆意見。雖花了這麼多的時間,但效益不彰,有時候,總覺得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會使人有點灰心。
回顧自己這次的經驗,思想自己的缺點,以利未來可以改善,不要重蹈覆轍。
未來需改進之處
1. 增進對心理計量特性概念的了解。這次發現有許多概念,我仍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況,所以花了許多時間在摸索。
2. 增進尋找model paper的能力。雖然已嘗試老師教授尋找model paper的方法,但選擇適當model paper的功力仍然太弱。
3. 增強了解審稿者為什麼提出此些意見的源由。思考審稿者意見,嘗試揣測為何審稿者為什麼會問此問題,以幫助能正確回答問題。
4. 學習統整概念的能力。我仍處於只是敘述結果,無法寫出統整性的結論。
5. 學習提早面對現實。剛開始碰到太多的釘子(無法回答的問題),存有駝鳥心態,不願面對,以致有點晚起步,正視問題。
6. 學習積極發問,澄清問題。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1/4與老師討論事項記錄

針對SF-36審稿者意見回覆
1. 總結的寫法
    (1) 摘要的總結陳述SF-36工具在heroin abusers是valid,但divergent validity的部分結果不好,這樣的寫法是連貫的嗎?
    (2) 內文的總結寫法是可以的。
2. 討論的第一段(結果的統整敘述)可以刪除。
3. 不相關的註解(老師之前之意見)可以刪除。
4. 仍為解釋divergent validity不好的結果。
5. 對於convergent validity的討論,仍然像是驗證只有2個constructs,而不像是在驗證8個constructs。
6. 在解釋未驗證的inter-scale correlations部分,只使用一個citation是不適當,因為scale correlation不是low,就是moderate或high。

有關執行功能評估工具之問題 (1/4)

Q:為什麼執行功能評估工具之測量項目要是日常生活活動?
A:測量結果比較能推論到真實情境之狀況,意即推估受測者在真實生活中之執行功能能力。

Q:為什麼不直接使用日常生活活動評估工具測量執行功能能力?
A:日常生活活動(ADL)評估工具為評估受測者之個人自我照顧功能、及生活獨立程度,以作為ADL訓練與治療的依據。而執行功能(EF)評估工具為評估受測者之認知功能、產生目標導向行為的能力,與ADL評估工具之測量目的不同。
      雖然EF評估工具使用ADL為測量項目,但測量目的和測量概念不同,所以EF評估工具測量結果為執行功能能力,並非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例如:受測者有能力使用梳子梳頭髮 (ADL能力正常),但受測者可能看到自己頭髮亂了,且看到桌上有梳子,但可能無法有意識要梳頭髮(執行功能intention的能力),或知道可以使用桌上的梳子梳頭髮(執行功能plan的能力)。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1/3與老師討論事項記錄

針對SF-36審稿者意見回覆:
1. 思考要如何統整所有的心理計量結論,現在的寫法是片斷式。這些發現代表什麼東西?
2. 針對PCS和MCS的加註,要思考二個問題:
    (1) 提出PCS和MCS的概念,會讓人詢問,是否要驗證這2個components?
         可是如此說明,是代表SF-36是2個constructs,而非8個constructs!?
    (2) 在PCS和MCS的敘述中,看不出來這段的目的是什麼?
         我也沒清楚說明是此敘述和construct有關,如何讓人了解和construct validity之驗證有關。
         寫作原則:"讀到哪裡,懂到哪裡"
3. 不適合提出2-factor model,不然為何不做factor analysis?
4. 其它scales不驗證的理由可只寫在回覆信件中(告訴審稿者理由)即可,不需在table下特別註明,不然版面內容會太多/太複雜。
5. simply的用法表示單一,使用時要小心。

針對single task, dual task, multi-task的比較:要列出dual task的優點。

欲討論之事項(1/3)

討論SF-36審稿者意見,針對Reviewer 2 introduction (2)
1. 總結convergent validity和divergent validity結果之方式適當嗎?
    句子為"The results of construct validity showed sufficient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e 8 scales of the SF-36 and somewhat unsatisfactory divergent validity of the 4 scales (i.e., the PF, RP, MH, and RE scales)."
   我會使用somewhat unsatisfactory的描述是參考以下二篇文獻:
(1) Solheim, E., Berg-Nielsen, T. S., & Wichstrom, L. (2011).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scale: CFA validation in a preschool sample.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此篇文獻作者寫到"The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dependency versus the conflict subscale was somewhat unsatisfactory, mainly due to imperfections in the dependency subscale."
(2) Choi, S. J., Chung, C. Y., Lee, K. M., Kwon, D. G., Lee, S. H., & Park, M. S. (2011). Validity of gait parameters for hip flexor const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Jounr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8.
  此篇文獻作者寫到"showed an unsatisfactory discriminant validity"

2. 我在方法部分加寫,原本SF-36的分數計算中,8個scales裡有4個scales計算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之分數,另4個scales計算mental component summary分數,因此我才會在內文中,有看似為2-factor model的假設。不知這樣加註後,思考邏輯是否較完整?

3. 不是很懂老師所建議"重點在於未驗證convergent 或divergent validity,而非assumption"?
    不是在做convergent/divergent validity時,要先提出假設嗎?

4. 在divergent validity之假設,不知此寫法是否有連貫?
    我把為何其它scales不驗證divergent validity之理由,放在table下註解。

5. 我有修改結論部分,不知construct validity的結論寫法適當嗎?

Single task、dual task、multi-task之比較


Single task
Dual tasks
Multi-task
Advantage
l Easy to implement1
l Moderate level of difficulty to implement
l Task complexity2
l Involve task switching3
l Involve inhibition4, 5
l More sensitive to cognitive status compared to the single task6
l Have additional attention distraction2
l Related to prefrontal cortical regions7
l Subfunctions ascribed to the central executive include dual-task processing8, 9
l Related to delayed intentions (prospective memory)
l Task complexity10
l Simultaneous multitaskingà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factorsà predict complex community participationà increase ecological validity1, 10
l Everyday life is multitasking11
l Involve task switching3
l Related to delayed intentions (prospective memory)3
Disadvantage
l Not achieve complexity of executive functions12
l Real life is multitasking, not single task
l Not test delayed intention (prospective memory)
l Not involve inhibition
l Might have floor effect for testing individual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8
l Too difficult to complete multi-task measure and high dropout rate10
l Floor effect


Dual task/multi-task之定義:個案在同一個狀況下接受到二個以上的任務,個案要決定哪個任務要先執行,然後執行另一個任務(記得執行下個任務[intention能力])。個案也可計畫如何要同時處理多個任務的某些部分,以節省時間,有效率地完成任務。意圖、決定/計畫、執行、有效率地完成,此四個要素,和Lezak model概念一致。

Single task和 dual task/multi-task之比較整理:
1. Single task之評估工具,病患較容易完成, dual task之評估工具,執行困難度為中度,病患仍然可能全部執行完成,但multi-task之評估工具,執行困難度較高,病患可以無法完成。
2. 雖然single task之評估工具容易完成,但真實生活為multi-task狀況,非single-task。所以single-task可能無法反應出真實執行狀況,和病患的真實實際的能力與問題。
3. 執行功能在測量個案在新奇(非例行的活動)、複雜性任務、非結構性的任務時的表現能力。single task的任務簡單,無法反應出個案在執行複雜任務時的能力。但dual task和multi-task的任務較複雜,所以可反應個案執行複雜任務時的能力。
4. 執行功能牽涉到"任務轉換(task switch)"的能力,在single-task中,不需在task中轉換,所以沒有真的測量到task switch。dual task和multi-task有二個以上的task,做完一個task後會轉換做另一個task,所以可評量到個案之task switch之能力。
5. Delayed intention (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在執行二個以上的任務時,先執行第一個任務,然後在執行下一個任務,所以個案必須要記得接下來要做什麼(哪個任務)。然而在single task中無法測量此種能力,在dual task和multi-task中,可測量此種能力。
6. 執行功能牽涉"抑制(inhibition)"能力,個案在執行一個任務時,需要抑制自己不執行下一個任務(或被下一個任務所干擾[additional distraction]),此抑制能力必須在二個任務以上的狀況下發生。所以single task較無法評量inhibition能力,而dual task/multi-task可評量此能力。

Dual task和multi-task比較整理:
1. Dual task任務的困難度較低,所以對病患來說,較能完成任務,而較不容易產生floor effect或drop out的情況產生。另外,任務較少,所以可以較快完成,以節省評估的時間。
2. 雖說multi-task的任務為最複雜,可能較符合執行功能的定義,但過去研究中9,發現dual-task processing,可以區辨有執行功能正常和執行功能受損,此二個族群。所以dual task也可以使用測量執行功能能力。


Reference:

1.         Adina M, Krauss S, Katz N. Ecological validity of the Multiple Errands Test (MET) on discharge from neuro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TJR: Occupation,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 2011;31:S38-S46.
2.         Ramsden CM, Kinsella GJ, Ong B, et al. Performance of everyday actions in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psychology 2008;22:17-26.
3.         Burgess PW, Veitch E, de Lacy Costello A, et al. The cognitive and neuroanatomical correlates of multitasking. Neuropsychologia 2000;38:848-863.
4.         Bull R, Phillips LH, Conway CA. The role of control functions in mentalizing: dual-task studies of theory of mind and executive function. Cognition 2008;107:663-672.
5.         Plummer-D'Amato P, Altmann LJ, Reilly K. Dual-task effects of spontaneous speech and executive function on gait in aging: exaggerated effects in slow walkers. Gait Posture 2011;33:233-237.
6.         Holtzer R, Burright RG, Donovick PJ. The sensitivity of dual-task performance to cognitive status in aging. J Int Neuropsychol Soc 2004;10:230-238.
7.         Montero-Odasso M, Casas A, Hansen KT, et al. Quantitative gait analysis under dual-task in older peopl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reliability study. J Neuroeng Rehabil 2009;6.
8.         Kittler PM, Krinsky-McHale SJ, Devenny DA. Dual-task processing as a meausre of executive func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adults with Williams and Down Syndromes. Am J Ment Retard 2008;113:117-132.
9.         Baddeley A, Della Sala S, Papagno C, et al. Dual-task performance in dysexecutive and nondysexecutive patients with a frontal lesion. Neuropsychology 1997;11:187-194.
10.       Burgess PW, Alderman N, Forbes C, et al. The cas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ecologically valid" measures of executive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Jouran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6;12:194-209.
11.       Burgess PW. Strategy application disorder: the role of the frontal lobes in human multitask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0;63:279-288.
12.       Kizony R, Demayo-Dayan T, Sinoff G,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Executive Function Route-finding Task (EFRT) in peopl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TJR: Occupation,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 2011;31:S47-S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