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宇佑要了"中風病人自覺職能治療照護品質問卷-PROTS發展:向度與題目編製",看了此篇之感想
一、項目與題目編製之步驟
(一) 文獻回顧與臨床訪談,以建構向度與題目
應用:以我的博士研究而言,會以Lezak model為的四個向度為主發展EF評估工具,所以我會以文獻回顧和已有的評估可能工具中著手,考慮有哪些項目可以使用。
最近開始整理功能導向EF評估工具,有些工具可能不常被使用或在文獻上的使用度也不高,而且心理計量的驗證也不多,發現很難找到工具的完整資料,根本找不到工具詳細之項目內容。有點棘手!!!
(二) 專家團體進行問卷審核
應用:在這部分,我想我會與謝老師或其他老師討論所發展之EF項目是否適當,且題目敘述是否完整。
(三) 進行認知訪談 (cognitive interview)
應用:實際預試所發展之EF工具,以了解個案使用工具之狀況,且訪問個案對工具使用之感想。
1. 初期可採取"分層取樣"之方式,預試中風患者。
2. 修改後之定稿,可使用"方便取樣"的方式,確認修改內容。
二、閱讀後之問題
(一) 病患填答和照顧者回答之意見會相符嗎?
就以我所看到的EF問卷,可能分成患者自評和照顧者評分,二個型式,例如:DEX (Dysexecutive Questionnaire),有研究分析DEX自評和他評的DIF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發現有些題目在自評和他評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二) 在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為何訂定MMSE之分數要高於20分,而不是更高?為何訂定"定向感分數高於8分",目的為何?
詢問宇佑後的回應
回覆刪除1. MMSE高於20分是參考老師的IRB
2. 定向感分數是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數,如果定向感分數不高,即使其他面向很高也有很高的機會個案認知能力是不佳的(這個部分是參考管管的臨床經驗)
針對第一個問題,今天上Rasch課,有人問此問題。老師的回應是,self-rating和proxy-rating分數一起分析,可以cover到不同嚴重程度的個案。
回覆刪除我現在的想法是,假如經費足夠和研究助理夠多的前提下,我覺得可以發展二個version:self-rating和proxy-rating。嚴重程度的個案就以proxy-rating version,能力程度好可以自評的個案,就使用self-rating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