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在研究計畫中,有提出許多理論架構,但不是很清楚這些理論架構和研究目的的連結為何?
回覆:此次研究計畫中所提及的理論架構,和研究目的並不是很有關聯(因為時間太緊集,所以沒有詳述理論與研究目的之關聯,這次是特殊狀況,請不要效法)。
但研究計畫中所闡述的理論架構都是注意力重要的理論,而且可以把理論分成兩類:(1) the mechanisms of attentional orienting; (2) the mechanisms of modulation effect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問題二:在研究計畫中,有提出現有注意力評估工具的缺點,其中之一是反應時間的量測,是否認知的測驗工具都需要考慮反應時間的量測?
回覆:是的。在測量認知功能應該看兩方面的結果,reaction time(反應時間)及accuracy(正確率),現有的測驗都是紙筆測驗,只有評量正確率,而忽略反應時間,就算有使用計時器,但人工計時很容易產生誤差,但電腦化的測驗就較能精準地記錄時間。
反應時間可以反應出大腦處理過程的效率(processing time)。吳老師舉例,假如有3個task,分別為A、B、C,做完A、B、C與做完A、B的時間相減,可計算出做C task時需要的反應時間,以推測做C task的能力。
吳老師又說明,個案可能完全做對題目(正確率高),但需要花比一般正常人多很多時間,這樣我們能以正確率說明個案沒有問題嗎?
聽完吳老師對反應時間的想法後,有些許的認識,但仍然需要找文獻,以了解反應時間對大腦處理機制的重要性和認知功能的影響性。
問題三:在研究計畫中,提出要發展6個子測驗的注意力評估工具,此6個子測驗是根據哪個理論基礎?
回覆:會提出此6個子測驗是因為看到臨床評估的現象及過去對注意力的知識,並無特別依據哪個理論架構,有些子測驗和研究計畫中所提的某些理論架構有關,但在研究計畫中並無詳細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