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問卷

吳玉欣(2001)日常生活執行功能行為與執行功能測驗關係研究-以腦中風患者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在此論文中,依據Cooli & Griego之self-rating scale for testing executive functions of the frontal lobes及Wilson等人之Dysexecutive Questionnaire,而編製"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問卷",共25題,評分方式為1-4,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4分表示非常符合,問卷由主要照顧者評分。進行因素分析,分成5個因素:計畫性、情緒與行為監控、動機控制、回饋延宕、社交情境理解。

此研究計算各個因素和Stroop test、WCST、Tower of London (TOL)之相關。結果顯示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問卷之"計畫性"因素、"動機控制"因素、"回饋延宕"因素等三個因素和Stroop test有關;"計畫性"因素、"動機控制"因素等二個因素和WCST有關;三個因素和Stroop test有關等二個因素和TOL有關。然而"、"社交情境理解"因素與評估工具都Stroop test、WCST、TOL無顯著有關,因此這三個評估工具可能無法評估此二個因素。

作者認為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問卷符合Lezak model。我將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問卷的5個因素,分類至Lezak model之四面向,主要看因素之項目而分類,非以因素名稱分類,結果如下
1. 意志:動機控制因素 (4題)
2. 計畫:計畫性因素 (9題)
3. 目標性行動:情緒與行為監控因素、回饋延宕因素。共12題
4. 表現效能:社交情境理解因素 (3題)

評論
此研究的心理計量驗證仍不足,只做了收斂效度和建構效度。雖然為名為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問卷,但仍不確定其生態效度。
另外以Lezak model面向分類題目,意志和表現效能面向所包括的項目有點少,而且有些項目也隸屬於其它面向中。是否這些少數項目即可表示患者有此面向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