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博士班研究架構 (10/17)

2 則留言:

  1. 1. 您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功能導向」EF工具,但為何需要以「功能導向」為目的,原因不清?價值不明。
    2. 第2段提到現有「功能導向」EF工具具有練習效應,但未見您將如何避免。
    3. 為何使用 Lezak model 之理由薄弱。有人使用 Lezak model 發展 EF 工具?
    4. 研究目的特點(2),意義為何?
    5. 結合研究目的特點(2)& (3) 之可行性為何?有例子嗎?
    6. 研究目的特點(4)有何特色?

    回覆刪除
  2. 1. 了解,我要再清楚強調理由。
    2. 我在特點的第2點有提到使用非臨床上常訓練的項目,以避免練習效應,但其實仍然會有練習效應產生,我想我會在想想看。另外,我想要處理"novel"的概念,因為在越不熟悉的活動中,應該可以看出是否執行功能的問題。
    3. 我需要再思考Lezak model的理由,仍然沒有說出重點。有Lezak model發展的工具,但非功能導向之工具。
    4. 如2之解釋。
    5. 我的想法是朝向選擇IADL的項目,我需要在想想有什麼例子。
    6. 為fundamental/secondary 目的。為何此也會特點,因為許多現在使用的工具,在文獻中少有驗證於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