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5/16時提及Holmen 等人 (2006)比較Stroop test, WCST, Mazes的測量工具,當時不太懂摘要的一句話 "Patients performed 0.8-1.5 SD below controls with Stroop as the most sensitive measure, followed by Mazes and WCST"。
本文欲回覆之前部落格所提之疑問,http://chiuenchi.blogspot.com/2012/05/stroop-wcst-mazes.html。我找到了全文,在內容說到"Effect sizes show that the patient group performs on average 1.5 SD below the controls on the Stroop test, compared to 0.9 and 0.8 on the Mazes and WCST, respectively."
此句話是指病患組和正常組在3個評估工具的比較,得到Stroop test的effect size比較大 (1.5 SD,意指病患組和正常組的差距為1.5 SD),所以Stroop test比較可以顯示出病患組和正常組的差異。
另外,此研究先使用PCA分別分類Stroop test, WCST, Mazes的測量指標,每個評估工具選擇2個指標後,再做一次3個工具的PCA,結果發現此3個工具的各自的2個指標屬於同一類的factor,然後在Stroop test和WCST各字選擇一個指標,及加總Mazes的所有指標,以繼續病患組和正常組的分析比較。
與李晏討論過,其實此研究所提的PCA是在做EFA,只是使用PCA method,而且在第二次的PCA分析中,可算是divergent validity,區分3個不同的工具。但李晏建議應該要做CFA,看fitting index以確定3個工具是評估不同的construct。
本篇作者在討論部分,有提及雖然此3個工具稱為"執行功能測量工具",但依據他們的結果,每個工具是測量到執行功能的某一個能力~~ interest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