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PEF測試討論記錄

第一次之PEF小樣本測試 (20位個案)已於10/2完成,10/3、10/4與三位觀察者 (怡靜、恭宏、憶華)討論PEF項目。以下為討論之記錄。

一、施測者說明/指導語
(一) 施測前之說明
    1. 雖有告知受測者須在沒有家人或其他人協助下,從事日常事務的表現。但仍有一些項目,受測者會回答"找老師、問其他人"。此些項目的指導語,會加上前提,以提醒受測者不能找他人幫忙。
        例如:"使用電話"項目之指導語一:"如果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你有急事要找家人,但家人沒有跟你在一起,你會怎麼做?" 此指導語改為:如果家人沒有跟你在一起,你有急事要找家人,但沒有人幫你,你會怎麼做?
    2. 在測驗中,施測者有計時,但未事先告知受測者,因此在"施測前之說明"中加上:在從事日常事務時,我會計時,你就盡力做得越快越好,就可以了。

(二) 項目指導語:討論每個指導語能否引導受測者說出施測者設想的答案,若有部分受測者無法被引導至施測者設想的答案,則修改指導語內容。
    1. "使用電話"項目之指導語二 (打電話訂便當),受測者未必會說出要訂什麼便當或多少個便當。因此加上"訂2個排骨便當",以引導受測者能說明得更具體、詳細。
    2. "使用地圖查詢目的地"項目之指導語二:"你現在有一張地圖,你要規劃路線到沒去過的地方,你要怎麼做?" 受測者有可能聽不懂"規劃"此動詞,無法回應出"找到自己所在位置,不熟悉地方之所在位置,規劃到不熟悉地方的路線和路名等"。因此此指揮語修改為"如果你需要使用地圖到沒去過的地方,你要怎麼做?"
    3. "撘公車"項目之指導語二:"如果你要從一家醫院搭公車到公園,你要怎麼做?" 有些受測者會自己先假設要從某家醫院到某個公園,而直接說出要坐幾號的公車。非我欲想要的內容 ,因此改為"如果你要從一家醫院搭公車到大毛的家"
    4. "藥物管理"項目
        (1) 指導語二,有1位聽不懂"排藥",但告知是使用藥盒排藥,受測者能馬上意會,因此指導語修改成"如果你要使用藥盒排藥,你要怎麼做?"
        (2) 指導語三之目的為排一個禮拜的藥,但有受測者只排一天的藥,因此於指導語中強調"把所有的藥排完"。
    5. "控制飲食量"項目之指導語一:"如果你想要有理想的體重,你會怎麼做?" 有1位受測者表示他很輕,所以有理想的體重了。因此此指導語改為"如果你體重過重,你會怎麼做?"
    6. "使用洗衣機"項目
        (1) 指導語二:"如果你要用洗衣機洗衣服,你要怎麼做?"  有些受測者不會說要放入洗衣粉/精,且觀察者聽到此句後會認為只須回答操作洗衣機按鈕。因此修改指導語強調"把衣服洗乾淨"。
        (2) 指導語三之洗衣機操作面板已簡化,有部分的受測者知道要如何操作,但有受測者詢問沒有水位的按鈕,且有受測者回按"自動洗衣"和""單獨脫水",此二個按鈕。因此指導語補充"自動洗衣按鈕有包括調整水位、洗衣、洗清、脫水所有功能"。
    7. "垃圾分類"項目
        (1) 指導語一:"如果想要保護環境,響應資源回收,垃圾要怎麼處理?"  雖然受測者大部分會回答"垃圾分類",但有受測者回答"做資源回收",此答案亦無錯。有鑑於題目中已有"資源回收"四字,因此修改指導語一為"如果要響應環保,垃圾要怎麼處理?"
        (2) 指導語三,施測者一一把垃圾放在受測者面前,但有受測者會沒有把紙類做分類,可能是紙太平整,受測者者可能以為紙不是垃圾。因此改為,垃圾都裝在垃圾袋中,以強調紙也是垃圾之一。
    8. "使用微波爐"項目之指導語一:"如果你要很快地把飯菜加熱或讓冷涷食品退冰,你會怎麼做?" 有受測者只說明於把冷凍食品退冰的方式,如放在水中,因此"把飯菜加熱讓冷涷食品退冰",而讓受測者只取其一回答。因此修改指導語為"如果你要很快地把飯菜加熱以及讓冷涷食品退冰,你會怎麼做?"
         亦有受測者回答"使用電鍋、烤箱的方式"。與觀察者討論及詢問其他正常人的意見,因者每一戶家庭可能用的方式不一樣,且有人認為"使用電鍋、烤箱"是很快的方式。因此受測者回答"使用電鍋、烤箱"也是合適的答案。

(三) 指導語之測量目的
    1. 指導語一為測量意志面向,測量目的為瞭解受測者能否設定意圖/目標。指導語一應該引導受測者回答有動詞加名詞的目標。然而"使用電磁爐 ("如果你想要煮火鍋,你會使用什麼器具?")項目和"在既定的預算下,購買水果 ("如果你要去探望住院的朋友,你會想要買什麼吃的東西送給朋友?"),此二題之指導語一為引導受測者說出名詞,因此修改此二個項目之指導語一,分別為"如果你想要煮火鍋,你會用什麼方式加熱食物?" "如果你想要自己打果汁,你會怎麼做?"
    2. "付帳單"項目之指導語三,原本設計目的為受測者能否拿出剛好的帳單金額,所以施測者專注於看受測者要拿的金額數。經測試/觀察,有找到錢的受測者,都能拿出正確的金額數。反而是受測者對錢包不熟悉,花了許多時間在找鈔票。此項目之測量目的改為"從錢包裡拿出要繳的帳單費用",施測者亦會著重觀察受測者在錢包裡找錢的動作順序。
    3. "購買生活日用品"項目之指導語三,原本設計目的為受測者能否依據購物清單找出日常用品,大部分的受測者都會做此題,但工具的設計讓我感覺他們只是在做文字上的配對。因此把此項目工具改為"圖片",且有規定要找的數量。

二、施測程序
(一) 施測程序須標準化
    1. "操作提款機領錢"項目之指導語三,抽換提款機螢幕圖片的方式應為先拿走舊的提款機螢幕圖片,再放新的螢幕圖片。
    2. 藥袋放置的順序要一致。
    3. 垃圾分類單放置的順序要一致。
    4. 若受測者在執行任務時問問題,施測者給予鼓勵性之回應,如"你想想看、再試試看等",且再次強調告知受測者 "你做的很好,我不會告訴您答案,你要自己完成,加油!"。
    5. 是否每個項目之指導與三要強調"做得越快越好",即使已發現受測者很急地想完成任務。
        我目前的想法為,每個項目施測說明須一致,所以仍會在指導語中告知/提醒要做得越快越好。
(二) 結束動作的合理性:之前已與香香一起討論此問題,可見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這次重新檢視結束動作的合理性。修改項目下
    1. "寫一封結構完整的信封"項目,結束動作改為"受測者把信封放在郵筒上。"
    2. "使用地圖查詢目的地"項目,結束動作改為"受測者畫到花市(終點站)。"
    3. "在既定的預算下,購買水果"項目,結束動作改為"受測者把裝有水果的塑膠袋給施測者。"
    4. "購買生活日用品"項目,結束動作改為"受測者把物品圖片拿給施測者。"
(三) 於計畫面向是否要給予受測者看工具?
        我目前的想法為改為在計畫面向就給予受測者看工具,幫助受測者瞭解指導語內容。
(四) 施測者在測測過程中,要盡量平順,不要因為要記錄受測者之動作而讓受測者等太久,此過程可能會讓受測者緊張,不知施測者在寫什麼。

三、計分
(一) 計畫面向,受測者可以使用動作以輔助表達,但仍以回答的完整性/詳細程度之標準計分。
(二) 目的性動作面向,計分的定義為該做的地方/動作要有、不該做的地方/動作不要有。

謝謝恭宏、怡靜、憶華的寶貴意見,恭宏怡靜亦有於他們的部落格記錄此次的討論。

明天(10/8)早上會去心湖坊進行修改後之第一次測試,由憶華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