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內容 | 已知概念 | 希望釐清的概念 |
l Reflective model and Formative model | Reflective model: 測驗項目的變異,由共同的潛在構念所反映或投射得出。 Formative model: 測驗項目影響潛在構念的變異。 | Reflective model和formative model與EFA、CFA有何關聯? |
l 特徵值、特徵向量 | l 特徵值:用純量來代表X、Y的關係。 l AX=λX, 或(A-λI)X=0 A為轉換的矩陣,把X向量轉換到直線上。在A的變換作用下,向量X僅在尺度上變為原來的λ倍。 X:A的一個特徵向量 λ:對應的特徵值 I:n x n單位矩陣 l ︱A-λI︱=0 為特徵方程式,從特徵方程式可以解出λ。得出λ,再帶入(A-λI)X=0,可得到X,但此處的X為無限多解。 l Trace:矩陣跡,矩陣對角線元素的總和 | 1. 為何AX=λX可以改寫成(A-λI)X=0式子? 2. 如何從︱A-λI︱=0可導出線性方程式? 3. 為什麼要算tr(A)? 4. 為什麼tr(A)=Σλi 5. 為什麼A=PΛP’ 6. 特徵值、特徵向量與EFA、CFA有何關聯? |
關於特徵向量的第一點:
回覆刪除AX=λX(前後各減去λX)
→ AX-λX=0 (提出X)
→ (A-λI)X=0 (A為n階矩陣、λ是常數,所以提出X後要加一個I)
關於Reflective 和 Formative model:
回覆刪除1.Formative model 表示構念的變異是由測驗項目而來,嘗試找尋最少的成分來解釋資料最大的變異量,在公式上的呈現如下:
T = w1x1 + w2x2 + w3x3 + ... + wpxp
T代表某一個主要構念,Xi代表項目。
使用Formative model概念而使用的分析法主要是"主成分分析法"
2.Reflective model:主要是在找尋幾個潛在的構念去解釋項目之間的相關,公式如下:
x1= λ11T1 + λ12T2 + λ13T3 + ... + λ1mTm + e1
x2= λ21T1 + λ22T2 + λ13T3 + ... + λ2mTm + e2
.
.
.
xp= λp1T1 + λp2T2 + λp3T3 + ... + λpmTm + ep
其中xi是項目,可被寫成由構念Ti所組成的方程式,亦即由項目來反映出潛在構念的存在。
使用reflective model概念而使用的分析法主要是FA
3.EFA與CFA之間的差異:
簡略來說,當我們對於因素的架構並無太完整或是深入的了解時(實證研究或過去文獻不足),會先使用EFA去探索變項之間的相關;反之,若是我們事先已對因素架構有了一個假說,研究的目的就變成了驗證理論架構的存在,此時就可以使用CFA。
謝謝宇佑的解釋。
回覆刪除宇佑的說明,您都懂了嗎?
回覆刪除我懂宇佑的解釋。
回覆刪除宇佑所提:
回覆刪除1. 使用Formative model概念而使用的分析法主要是"主成分分析法"
2. 使用reflective model概念而使用的分析法主要是FA
請問:"主成分分析法" 與 FA 有何差異?
老師真的很厲害,問的問題都一針見血。
回覆刪除翁老師在上課時,一直強調主成分分析法(PCA)和FA是不一樣的。
但不一樣在哪裡,我仍需要想想看。
3/23你還說懂得宇佑的說明!!
回覆刪除the fact is 你在混,我沒在混而已。
讀書不求甚解,怎麼辦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