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雙和醫院觀摩8/17/2010

今天上午觀摩詠如在雙和醫院復健科,使用motor item bank的評估量表,今天的感想可分為三個層面:
1. 對OT在成人生理所進行的治療

雙和醫院是一個很新的醫院,今天慶祝二週年,那邊的職能治療師也都看起來很年輕(每個人都帶著口罩,沒法看到她們美美的樣貌,真的很可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看到3位職能治療師,2位職能治療實習生。

就以她們所使用的治療方式,似乎沒什麼特別的地方,難道台灣的治療型式就此定型了嗎?或許曾經在美國的醫院體系實習過,會到台灣後,就一直希望在台灣醫院臨床會看到一些不同或進步..........。

很開心看到治療室裡的佈告欄上張貼有關研究統計方面的課程,以前曾想過是否醫院的治療師可以在臨床上從事研究和收案,以前曾經有治療師對我說,研究不是醫師的工作嗎?是這樣的嗎?以前我為什麼選擇念OTD,其實希望自己可以在臨床工作中執行研究的期許,我總認為在假如臨床工作者有研究的能力話,臨床進步會比較快,台灣的職能治療應該就不會一直停留在現在的光景。

另外,今天看到詠如需要由治療師轉介個案,才能開始執行評估,假如我們可以與醫院的治療師合作,讓她們直接評估個案,我們直接收取由治療師得到的data的話,或許會促進治療師的評估能力,也可以節省等待治療師轉介個案的時間。

我很想提出一件事,我們一直強調"client-centered",也已經有人提出"person-centered"的概念,我一直以為我們會稱我們的客戶為"個案",那為什麼今天都看到臨床職能治療師都說"病人",這個詞??其實我也不是很喜歡用"個案"這個詞,現在我有評估小朋友的話,我在評估報告中會使用"孩童"此詞。

2. 觀察詠如進行評估

    今天主要是看MMT的測量,詠如非常熟悉整個測驗,所以不需要按著測驗上所寫的的動作步驟一個接著一個評估,而會依照個案的狀況,彈性地測試所有的動作。今天在個案轉介過程中,雖然剛開始沒有適當的個案可以轉介,但後來卻密集地轉介個案,以致於詠如無法評估一個個案後,當下直接完成評估報告,需要做完所有的個案後才能開始寫評估報告,我在想這樣會不會因為施測者記憶力和心理壓力的關係而造成結果的誤差???

今天特別的是,連續評估3位,就有兩位個案在評估完後掉眼淚,其實會想關心他們Mental Health的狀況。之前在學習Occupational Science的時候,就強調story making 和story telling來促進個案對自我的了解和舒發,個案真的需要我們多花時間聽聽他們的心理需求。

3. 自己的體力

    今天騎腳踏車從景安站騎回系館,花了50分鐘的時間,喔!可能太陽太大了,所以覺得好累喔!回到研究室之後,只想睡覺!!!!!還是我真的體力不好,必須要開始維持一定的運動,增強體魄,以前就有報告指出醫療人員的健康其實都普遍不健康.............當我們提倡Quality of life的時候,應該也要有自省自己的Quality of life。

3 則留言:

  1. looks great!
    研究很難,臨床OT要克服,門檻高。

    詠如於評估後,再記錄,可提醒她。可少評,品質第1。

    回覆刪除
  2. 謝謝恩琦和老師的建議,的確評完一個個案就記錄會較為恰當,下次我會注意這個問題:),並思考如何改善個案突然湧至的可能XD

    很想暸解美國醫院體系中OT的治療方式,大概可猜到有很大的差別,但具體上的差異是什麼?可以請恩琦有空的時候稍微分享在部落格上嗎(笑)若論目前台灣臨床最需進步的地方,會是哪一點呢?

    回覆刪除
  3. To 詠如

    連續這兩天都有機會觀察到妳做評估的狀況,很欣賞妳做評估時彈性和與個案互動的態度,我相信假如未來妳從事臨床上的工作的話,妳會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治療師。Good job!!
    有機會的話,我們以後可以聊聊我在台灣和美國的經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