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一早上收到即將要上市的5篇文章,星期三左右必須校稿完成。這二天一有空就很認真小心地看每一個文字,深怕遺漏任何錯誤。現在終於看完了,眼睛好痠喔!!!
先說不是為了要為自己找藉口。
上個月在認知科學課程中,台大心理系葉素玲老師提到她做個有關尋找錯字的研究,她已經重覆看同一篇文章許多次,自認為應該沒有錯字。但請另一個研究人員閱讀已修正之文章,仍然可以找出錯字!!
所以在我努力認真的閱讀學會雜誌後,仍然是有可能會有錯字出現的。我想最好有二位以上的人員做校稿工作。
這次閱讀中看到有人發展測量精神分裂症患者之IADL量表。還滿興奮地在想,是否我可以使用其量表來當我欲發展之執行功能評估工具的生態效度之效標?
此篇文章提及此新量表共有14個次量表,共45題。作者沒提及要如何加總分數以代表患者之IADL能力。此篇文章做了驗證型因素分析及內在一致性的驗證。內在一致性的驗證是看整體量表 的Cronbach's alpha,結果不錯,alpha = 0.95,但分析的項目很多 (45題),alpha值高不一定真的是項目間的相關性高。另此篇作者提及做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但其驗證方式其實為驗證型因素分析!?
現在的想法為暫時先不使用此新量表,看看未來此量表的其它驗證結果,再做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