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Comments in the writing course (11/20)

一、寫作通則
(一)、架構
      1. 須提出明確地分類方法,例如:pen-and paper/tabletop assessment, self-report,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要清楚說明以"評估模式"而分類。(En-Chi)
      2. 在提出類別之比較時,不須寫出想要使用類別之缺點。(En-Chi)
      3. OTK教材的發展和內容須與OT有關。(Zi-I)

(二)、前言部分
      1. 列大綱時,須思考是否該有的內容都有了。(En-Chi)
      2. 從研究題目中,思考內容該包括哪些東西。例如:什麼是區辨型評估工具? 有良好區辨力之工具的優點? 目前都沒有這樣的評估工具? 為什麼要發展新的評估工具? (En-Chi, Karine)
      3. 前言須描述主要述求是什麼,及過去研究之不足。(Karine)
      4. 內容寫的多寡和重要程度有關。(Karine)
      5. 在前言中不要提出方法內容 (如何分析),前言講不足,而不須寫怎麼做。(Karine)
   
二、寫作細節
(一)、語句
      1. Rasch是人名,所以R需要大寫。
      2. 語義不清楚,例如:不同迴歸模型代表甚麼並不清楚。(Patrice)

三;統計或心理計量特性概念
(一)、區辨功能
      1. 須先定位清楚區辨之意義 (i.e., 精確的好處是什麼),接著思考驗證區辨的j完整方法 (i.e., 使用指標)。(En-Chi)
      2. 使用ceiling/floor effect為> 20%標準及其它分數佔有>20%人數的標準為低標。(En-Chi)
      3. 目前評估工具都沒有區辨力嗎? 為何要發展有區辨力之工具? 現有的工具可經由驗證而得之是否有區辨力。(En-Chi)
      4. 具有區辨功能之工具可推估工具之療效 (evaluative)功能。區辨為強調between individual change,而療效強調within individual change。(En-Chi)
      5. 區辨和信度有關。可參考有獎徵答結果
(二)、相關分析:關連程度比顯不顯著之實質意義高。(Patri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