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考量錯誤數後之義大FDT分析結果

思考義大FDT再測信度不好之原由,我想到最有可能是指標的計算公式中,只有考慮反應時間,未考慮錯誤數。

我參考的Hsieh et al. (2008)計算stroop指標分數的公式,把錯誤數考慮到計算公式裡。新的FDT五個指標公式如下。RT表示反應時間 (reaction time);E表示錯誤數 (error)。

基礎注意力與處理速度 = RT of part 1 /(50 - E of part 1) + RT of part 2 /(50- E of part 2)
選擇性注意力 = RT of part 3 /(50 - E of part 3)
交替性注意力 = RT of part 4 /(50 - E of part 4)
抑制能力 = RT of part 3 /(50 - E of part 3) - [RT of part 1 /(50 - E of part 1)] x [RT of part 2 /(50- E of part 2)] /[RT of part 1 /(50 - E of part 1) + RT of part 2 /(50- E of part 2)]
轉換能力 = RT of part 3 /(50 - E of part 3) - [RT of part 1 /(50 - E of part 1)] x [RT of part 2 /(50- E of part 2)] /[RT of part 1 /(50 - E of part 1) + RT of part 2 /(50- E of part 2)]

我重新計算義大FDT研究之再測信度、施測者間信度、生態效度結果。再測信度、施測者間信度整體結果比原本分析好,特別是三個指標,交替性注意力指標、抑制能力指標和轉換能力指標。

FDT再測信度結果 (n=30)
指標
第一次測量
Mean (SD)
第二次測量
Mean (SD)
ICC
(95% CI)
SEM
MDC90
(MDC%)
基礎注意力與處理速度
2.18 (1.30)
2.02 (1.07)
0.87 (0.75-0.94)
0.41
0.97 (46.3%)
選擇性注意力
1.59 (0.83)
1.51 (0.88)
0.88 (0.77-0.94)
0.29
0.97 (43.4%)
交替性注意力
3.17 (2.79)
2.85 (2.64)
0.92 (0.85-0.96)
0.74
1.73 (57.6%)
抑制能力
1.05 (0.62)
1.02 (0.70)
0.78 (0.59-0.89)
0.18
0.42 (41.0%)
轉換能力
2.63 (2.52)
2.35 (2.47)
0.92 (0.83-0.96)
0.66
1.66 (66.7%)

FDT施測者間信度結果(n=30)
指標
第一次測量
Mean (SD)
第二次測量
Mean (SD)
ICC
(95% CI)
SEM
MDC90
(MDC%)
基礎注意力與處理速度
1.71 (0.97)
1.64 (0.75)
0.90 (0.81-0.95)
0.27
0.62 (37.1%)
選擇性注意力
1.31 (0.74)
1.27 (0.65)
0.89 (0.78-0.95)
0.23
0.54 (41.6%)
交替性注意力
2.53 91.79)
2.08 (1.49)
0.93 (0.86-0.97)
0.44
1.02 (44.3%)
抑制能力
0.89 (0.54)
0.87 (0.52)
0.87 (0.74-0.94)
0.14
0.33 (37.1%)
轉換能力
2.11 (1.66)
1.68 (1.39)
0.92 (0.85-0.96)
0.43
0.99 (52.0%)

FDT生態效度結果 (各個指標與BIFAI之相關) (n=60)
指標
BI
FAI
基礎注意力與處理速度
0.31
0.07
選擇性注意力
0.17
0.03
交替性注意力
0.39
0.24
抑制能力
0.08
0.00
轉換能力
0.38
0.26

對義大FDT研究,我認為可寫一篇寫一篇信度 (包括再測信度和施測者信度)與MDC之論文。此論文的賣點為指標計算方法加入錯誤數的考量。實際師測時,受測者在FDT之part 3和part 4,較容易產生錯誤,當考量錯誤數後,可以減少此誤差的影響。

然而,本研究再測信度比施測者信度結果差!! 我認為個原因:(1) 未考量校正之錯誤數。在施測FDT時,受測者若發現自己講錯,可以馬上校正,告知正確的答案。當受測者主動校正時,會增加施測時間,不同次的測量,所校正的錯誤數也不同,而導致信度不佳。根據此原因,我建議在未來測量FDT時,可計算校正錯誤數。(2) 患者在二次測量時間狀態不固定。再測信度研究之施測者表示有些患者的其中一次測量可能是在復健前施測,但另一次測量可能在復健後施測,二次施測的時間狀態可能不固定。施測者表示受測者在復健後施測時的注意力和耐力較不佳,因為做完復健後,即使整體精神狀況不差,但施測者感受到受測者比較容易犯錯。(3) 於施測者間信度研究,第二位施測者表示,因為他是主管,且平常沒有接觸到研究中的中風患者,所以他覺得患者為他在施測時,會比較警醒。

另外,我有重新計算台大FDT四次測量數據,結果整體的ICC值有比較高,特別是交替性注意力指標、抑制能力指標和轉換能力指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