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
|
預定完成日
|
1. 市療105年院內計畫:回覆初審意見並撰寫完整計畫書
|
9/29
|
2. 寫作課:閱讀寫作課資料
|
9/30
|
3.
Lynn英文課
|
9/30
|
4. PSP研究
|
|
(1)
整理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並給予意見
|
10/3
|
(2)
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撰寫
|
10/9
|
5. 修改PEF論文
|
10/9
|
6. 修改/撰寫博士論文
|
10/31
|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9/29~10/3 預定進度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PEF之信度和練習效應結果 (9/24)
今天使用PEF四個面向的Rasch score重新分析信度和練習效應,結果和用raw score的分析結果差異好大,raw score之分析結果於此網址。Rasch score分析結果如下:
Intra-rater (n=60)
Inter-rater (n=60)
Intra-rater (n=60)
面向
|
第一次測量
平均值±標準差
|
第二次測量
平均值±標準差
|
ICC
(95% CI)
|
MDC
(MDC%)
|
t值
(p值)
|
d值
|
意志
|
59.4±16.8
|
60.0±16.2
|
0.92 (0.87, 0.95)
|
13.0 (21.7%)
|
0.69 (0.490)
|
0.04
|
計畫
|
47.2±14.8
|
47.4±14.1
|
0.91 (0.85, 0.94)
|
12.2 (25.7%)
|
0.23 (0.822)
|
0.01
|
目的性行動
|
58.2±16.7
|
62.2±17.2
|
0.88 (0.75, 0.94)
|
16.2 (26.8%)
|
4.21 (0.000)*
|
0.24
|
表現效能
|
46.7±18.3
|
49.4±18.2
|
0.90 (0.82, 0.94)
|
16.3 (33.9%)
|
2.67 (0.010)*
|
0.15
|
Inter-rater (n=60)
面向
|
第一次測量
平均值±標準差
|
第二次測量
平均值±標準差
|
ICC
(95% CI)
|
MDC
(MDC%)
|
t值
(p值)
|
d值
|
意志
|
58.9±14.7
|
61.5±13.7
|
0.84 (0.73, 0.90)
|
15.8 (26.3%)
|
2.63 (0.011)*
|
0.18
|
計畫
|
47.2±16.4
|
48.2±13.9
|
0.83 (0.73, 0.89)
|
17.4 (36.5%)
|
0.92 (0.359)
|
0.07
|
目的性行動
|
59.7±17.2
|
63.2±18.5
|
0.82 (0.71, 0.89)
|
20.9 (34.1%)
|
2.61 (0.011)*
|
0.19
|
表現效能
|
48.0±18.7
|
50.4±21.0
|
0.89 (0.81, 0.93)
|
18.6 (37.9%)
|
1.98 (0.052)
|
0.12
|
於ICC值方面,整體而言,使用raw score分析,四個面向的ICC值較高。
Raw score分析結果,除了同一施測者測量之意志面向的MDC% < 30%,其它之MDC%都大於30%,甚至不同施測者測量之計畫面向MDC%高達51.3%。但Rasch score分析,MDC%值相對地小很多。
於raw score分析,結果為同一施測者或不同施測者測量,四個面向之Cohen's d值 < 0.20,但Rasch score分析卻在同一施測者測量時,目的性行動面向的Cohen's d值 > 0.20。
我目前的想法為,應使用Rasch score分析較為精準。但我最近已在博論中嘗試解釋raw score的分析結果。目前看到Rasch score的結果,發現之前的解釋不符合Rasch score的結果,要重新思考為何有此結果。
為何我今天突然想到要用Rasch score !?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9/22~9/26 預定進度
任務
|
預定完成日
|
1. Lynn英文課
|
9/22
|
2. 修改PEF論文
|
9/22
|
3. 向李主任解釋MDC公式
|
9/22
|
4. 協助薛老師審研究計畫案
|
9/25
|
5. 完成並繳交市療105年院內完整計畫書
|
10/1
|
6. 修改/撰寫博士論文
|
10/31
|
7.
PSP研究
|
|
(1) 確認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初稿撰寫進度
|
9/26
|
(2) 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撰寫
|
10/9
|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9/15~9/19 預定進度
任務
|
預定完成日
|
1. Lynn英文課
|
9/16
|
2. 修改PEF論文
|
9/17
|
3. 協助薛老師審研究計畫案
|
9/25
|
4. 修改/撰寫博士論文
|
10/30
|
5. PSP研究
|
|
(1)
確認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初稿撰寫進度
|
9/26
|
(2)
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撰寫
|
10/9
|
協助李主任閱讀文獻之時間記錄
次數
|
日期
|
時數
|
1
|
7/29
|
1小時
|
2
|
8/6
|
1小時
|
3.
|
8/12
|
1.5小時
|
4.
|
9/5
|
1.5小時
|
與李主任討論文獻,常討論之問題:為何同一個議題有不同的統計方法或使用多個統計指標?
我的看法是:同一個議題,可能有不同的統計方法可以使用,但須思考和比較何種統計方法對研究議題較合適。此外須思考欲寫的論文之深度,而選擇需要使用哪些統計指標。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PSP研究記錄
9/4與市療臨床人員討論之記錄,有修改研究方法之部分內容。
1. 標準化之施測方式:使用"訪談個案"之方法。
2. 施測時間間隔為二週,但若個案近期有突發事件發生,則不評估。
相關資料補充:過去文獻[1, 2]有提出PSP未提供訪談問題和明確的評分標準定義。針對此問題,過去文獻作者有自行設定訪談問題,和定義評分標準。
參考文獻
1. Garcia-Portilla, M.P.,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Spanish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 in outpatien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schizophrenia. Rev Psiquiatr Salud Ment, 2011. 4(1): p. 9-18.
2. Wu, B.J.,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Taiwanese Mandarin version of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in a sample of 655 stabl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Schizophr Res, 2013. 146(1-3): p. 34-9.
1. 標準化之施測方式:使用"訪談個案"之方法。
2. 施測時間間隔為二週,但若個案近期有突發事件發生,則不評估。
相關資料補充:過去文獻[1, 2]有提出PSP未提供訪談問題和明確的評分標準定義。針對此問題,過去文獻作者有自行設定訪談問題,和定義評分標準。
參考文獻
1. Garcia-Portilla, M.P.,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Spanish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 in outpatien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schizophrenia. Rev Psiquiatr Salud Ment, 2011. 4(1): p. 9-18.
2. Wu, B.J.,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Taiwanese Mandarin version of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in a sample of 655 stabl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Schizophr Res, 2013. 146(1-3): p. 34-9.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9/9~9/12 預定進度
任務
|
預定完成日
|
1. Lynn英文課
|
9/9
|
2.
確定PSP後續研究進行程序
|
9/10
|
3. PEF論文
|
|
(1) 與薛老師討論PEF論文
|
9/12
|
(2)
修改PEF論文
|
9/19
|
4. 9/11與棋文分享研究經驗
|
9/11
|
5. 與李主任相關事務
|
|
(1)
申請教室通行證
|
9/12
|
(2) 9/12討論文獻
|
9/12
|
6. 修改/撰寫博士論文
|
10/30
|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PSP討論記錄 (9/4)
9/4 與市療臨床人員討論PSP之記錄
一、討論研究數據差之原因
(一)、未使用標準化之施測方式。有施測者用觀察法施測,有施測者使用訪談個管員之方法。
(二)、於第二次測量時,會以第一次測量的印象做為標準。例如:個管員於第二次訪談時,會表示個案與第一次訪談時狀況較好或較差。
(三)、訪談之內容未一致。有施測者用開放性問題訪談個管員,個管員會提供較多的資訊。但亦有施測者用封閉性問題訪談個管員,個管員只須說Yes或No。
(四)、評分標準未一致。
(五)、施測時間未一致:研究設計為施測個案三天內之狀況,有施測者依據個案施測當天的狀況給予評分 (三天測量時間選擇一天),有施測者依據個案三天內之狀況給予評分。
(六)、個案的變化:本研究之受測者為穩定之思覺失調症個案,但個案會因突發的生活事件所影響,二次施測時間間隔2週可能太長,2週內可能會有意外事件發生,而導致個案社會功能有變動。
二、研究進行之修改
(一)、採用標準化之施測方式:使用訪談個管員之方法
(二)、使用標準化訪談問題:訪談問題中有明確地告知受訪者須提供個案前一天的表現。而非讓受訪者誤會須與個案過去之狀況做比較。
(三)、使用標準化訪談問題:由有經驗之施測者提出「訪談問題」。
(四)、統一評分標準:由有經驗之施測者說明「評分標準」。
(五)、統一施測時間:施測者須依據個案施測時間之前一天狀況給予評分。
(六)、縮短施測時間間隔:施測時間間隔為一週。
三、後續研究時間規畫
(一)、9/30前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初稿撰寫。
(二)、10/9之前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撰寫。
(三)、10/17-10/24進行施測者訓練。
1. 施測者內研究:由一位工作坊個管員 (施測者A)負責第一次和第二次測量,施測40位個案。
2. 施測者間研究:由一位工作坊個管員 (施測者A)負責第一次測量,由另一位工作坊個管員 (施測者B)負責第二次測量,施測40位個案。
3. 反應性研究:由急性病房個管員 (施測者C)負責入院時和出院前之二次測量,施測60位個案。
一、討論研究數據差之原因
(一)、未使用標準化之施測方式。有施測者用觀察法施測,有施測者使用訪談個管員之方法。
(二)、於第二次測量時,會以第一次測量的印象做為標準。例如:個管員於第二次訪談時,會表示個案與第一次訪談時狀況較好或較差。
(三)、訪談之內容未一致。有施測者用開放性問題訪談個管員,個管員會提供較多的資訊。但亦有施測者用封閉性問題訪談個管員,個管員只須說Yes或No。
(四)、評分標準未一致。
(五)、施測時間未一致:研究設計為施測個案三天內之狀況,有施測者依據個案施測當天的狀況給予評分 (三天測量時間選擇一天),有施測者依據個案三天內之狀況給予評分。
(六)、個案的變化:本研究之受測者為穩定之思覺失調症個案,但個案會因突發的生活事件所影響,二次施測時間間隔2週可能太長,2週內可能會有意外事件發生,而導致個案社會功能有變動。
二、研究進行之修改
(一)、採用標準化之施測方式:使用訪談個管員之方法
(二)、使用標準化訪談問題:訪談問題中有明確地告知受訪者須提供個案前一天的表現。而非讓受訪者誤會須與個案過去之狀況做比較。
(三)、使用標準化訪談問題:由有經驗之施測者提出「訪談問題」。
(四)、統一評分標準:由有經驗之施測者說明「評分標準」。
(五)、統一施測時間:施測者須依據個案施測時間之前一天狀況給予評分。
(六)、縮短施測時間間隔:施測時間間隔為一週。
三、後續研究時間規畫
(一)、9/30前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初稿撰寫。
(二)、10/9之前完成訪談問題與評分標準之撰寫。
(三)、10/17-10/24進行施測者訓練。
1. 施測者內研究:由一位工作坊個管員 (施測者A)負責第一次和第二次測量,施測40位個案。
2. 施測者間研究:由一位工作坊個管員 (施測者A)負責第一次測量,由另一位工作坊個管員 (施測者B)負責第二次測量,施測40位個案。
3. 反應性研究:由急性病房個管員 (施測者C)負責入院時和出院前之二次測量,施測60位個案。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9/1~9/5 預定進度
任務
|
預定完成日
|
1. 修改PEF論文
|
9/1
|
2. Lynn英文課
|
9/1
|
3. 協助處理COTES研究之工讀生薪資
|
9/3
|
4. 9/4至福中坊報告PSP結果,並討論後續研究進行程序
|
9/4
|
5. 準備並繳交市療103年院內計畫之IRB修正案文件
|
9/5
|
6. COTES數據整理
|
9/5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