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FDT論文:結果寫作所遇困難

於結果寫作上碰到的困難
1. 計算repeated measures ANOVA,閱讀SPSS跑出數據的步驟
    (1) 看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表:看球型假設是否顯著,顯著就違反球型假設。顯著的話,使用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ects表上Greenhouse-Geisser之數據(自由度降低)。不顯著,使用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ects表上sphericity assumed之數據。
    (2) 在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ects表上可得知F檢定是否顯著,假如顯著,繼續做兩兩組事後比較(paired t-test,使用 Bonferroni方法調整alpha)。F檢定不顯著,就不需做兩兩組事後比較。
    (3) 在SPSS上計算repeated measures ANOVA,會得到Pairwise comparisons表,此為兩兩組事後比較表。

我的問題:
    (1) 當我使用Greenhouse-Geisser之數據,我在F上的自由度要如何標示,例如:原本的F檢定的標示為F3, 72,當我使用Greenhouse-Geisser之數據,F檢定的標示是否改為F2.064, 49.54
    (2) 我對照Pairwise comparisons表,和在SPSS上另外算出的Paired t-test (Bonferroni adjustment alpha為0.05/4=0.0125)。結果在指標Basic attention and processing speed,有一組比較在Pairwise comparisons表上呈現不顯著,但在Paired t-test with alpha 0.0125上為顯著,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3) 指標Ability of flexibility之F檢定不顯著,但其Pairwise comparisons表上呈現有一組比較顯著,如此結果也很奇怪?

2. 90% CI RCIp,在此範圍以外的數據,可反應出受測者真實的改變(進步或退步)。因為我有4次測量時間,我每個指標都可以得到6個RCIp之信賴區間,所以我要如何確定到底要使用哪個範圍,才能明確顯示受測者真實的改變?
    後來我選取這6個RCIp之信賴區間(12個數值)之最中間的兩個數值。超過這中間的兩個數值,最有可能可以顯示受測者真實的改變。這樣對嗎??

4 則留言:

  1. 1(1) yes.
    1(2) 二擇一使用,無需重複。二者設定之 alpha level 不同。
    1(3) 確定F值不顯著,後續即毋須 pairwise comparisons 了。
    2. 回到您的研究目的,您究竟想看甚麼?從臨床或學術的角度來看,都合適嗎?
    問對不對之前,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與依據!

    回覆刪除
  2. 謝謝老師的回覆。
    其實自己還在困惑到底我所設定的研究目的適合嗎?我要怎麼設定一個適合的研究目的?

    回覆刪除
  3. 您覺得一個(些)好的研究目的,會包含那些條件?

    回覆刪除
  4. 請問一下: 我的實驗設計是mixed design

    subject-between的變項 有二個水準 A1 A2

    subject-within 的變項 有四個水準 B1 B2 B3 B4

    我用的事後比較是Bonferroin(這是正確的嗎?還是可以用TUKEY?用TUKEY在SPSS上怎麼操作?)




    我使用SPSS 17 的Repeated measures

    我在options標籤中 勾選了compare main effects

    以及選了Bonferrion 去比較A、B、AXB

    在最下方的 significance level設定 : 0.05 →請問這裡要不要除以6

    SPSS的Bonferrion是否α已經調整過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