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FDT論文:plateau之判定標準

原本訂定達到plateau phase的標準有二:
(一)、先看Cohen's d值,連續二次之d值都在下降或穩定不變。
(二)、再看paired t-test結果。於連續3次時間點,第一個時間點分別與後面二個時間點之paried t-test都不顯著。例如:Time 1 vs. Time 2和Time 1 vs. Time 3。

審稿者問我一個問題,我沒有校正多重比較的alpha值。

我重新思考,我使用檢定的目的為想確定3個時間點所測量之平均值是一樣的,所以會希望二個paried t-test都不顯著,表示第一個時間點和第二個時間點所測量之平均值是一樣 (Time 1 vs. Time 2),第一個時間點和第二個時間點所測量之平均值是一樣 (Time 1 vs. Time 3)。但多重比較須要校正alpha值。

目前的想法:若檢定目的為確定3個時間點所測量之平均值是一樣的,其實只要使用ANOVA即可,且不須校正alpha值。表1為FDT之5個指標,使用ANOVA後的結果。
若更改達到plateau phase的第二個標準,結果仍是Basic measure of attention and processing speed指標在Time 1時達到plateau,而其它4個指標都未達到plateau,因為此4個指標都未符合第一個標準。

表1:ANOVA結果
Index
Time 0-Time2
Time 1-Time3
Basic measures of attention and processing speed
F(2,48)=3.74 p=0.031
F(2,48)=2.47 p=0.095
Selective attention
F(2,48)=4.99. p=0.011
F(2,48)=3.61 p=0.035
Alternating attention
F(2,48)=0.76 p=0.472
F(2,48)=3.05 p=0.057
Ability of inhibition
F(2,48)=1.70 p=0.194
F(2,48)=2.11 p=0.132
Ability of switching
F(2,48)=0.33 p=0.723
F(2,48)=2.27 p=0.114

粗體表示p值不顯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